“年仅38岁的陈春晓同志,突发心梗,倒在了工作岗位上……”11月29日,在陈春晓的送别仪式上,很多人依然难以相信他的离去。闲林街道办事处区域发展办物业科办公室门口状态栏上,有关陈春晓的那一栏,永远停在了“在岗”。
闲林街道办事处区域发展办物业科办公室门口
在同事亲友的印象中,陈春晓是三个孩子的好父亲、温柔体贴的好丈夫、子承父志的好儿子;他更是恪尽职守的好下属、谦虚热心的好同事、乐于助人的好伙伴;他积极上进、光明磊落、率性真诚………
同事领导眼中的“业务好手”
2019年7月起,陈春晓转岗至闲林街道区域发展与治理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物业科,主要负责物业咨询、违规装修受理等相关工作。
如今,他的办公桌上,仅摆放着一些文件、一部电话、一个水杯、一台电脑,显得有些空荡荡,杯子里还装着半杯泡好的茶……而最“奢侈”的配置,就是办公桌旁多出的一把椅子——那是给来访的群众准备的。
很多熟悉陈春晓的群众,都坐过这把椅子。“群众往往‘愁眉苦脸地来,心满意足地走’,春晓在处理物业相关矛盾纠纷上,真的很有一手。”闲林街道区域发展与治理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麻攀说。
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陈春晓几乎有求必应,也常常奔赴在闲林各小区。“有时候一个群众的电话打过来,他就会立刻出发到现场查看核实,连茶水都来不及多喝一口。等处理完事情,茶早就凉了。”看着桌上的半杯茶,麻攀的眼眶红红的。
“我能行”“让我来”“我不怕”“我帮你”……在同事的记忆中,这些都是陈春晓的口头禅。工作中,他总是事事冲在前头,也总是非常热心地协助同事破难解忧。
陈春晓生前在现场检查居住小区外墙破损情况
陈春晓总说,虽然工作千头万绪,但一次次理,总能理顺;工作一次协调不成,就两次,总能解决好。物业纠纷影响群众居住体验,处理不好会降低生活幸福感,工作就要以增加群众生活幸福感为首要目标。
据麻攀透露,因物业纠纷调解得当,物业科曾数次收到群众送的锦旗,但均被退回。在陈春晓眼中,他们只是做好了份内的工作,不应该接受群众的锦旗,他也只是个平凡的基层工作者。
“还没有来得及告诉春晓,他的努力让这个平凡的岗位都闪光了。”麻攀说。
物业管家们的“严师良友”
平时相处中,闲林某小区物业管家钟经理总是恭恭敬敬地称呼陈春晓为“陈老师”。“他对物业法条法例相当熟悉,也十分清楚物业相关事项的处理流程。每次遇到棘手问题,我就找到他,一定能有解决方法!”钟经理说,他值得这个称呼。
陈春晓有着“严师”般的认真,也有着“严师”般的执着与严厉。对物业工作不到之处,陈春晓会不留情面地责令改正,直到完成为止。比如,小区里公共区域地砖不够干净时,他不仅会督促清洁人员勤打扫,还会细究物业管理方在清洁管理规定是否合理,清洁人员工作的方式是否正确。
诸如此类的小问题,陈春晓“一个都不放过”。他总是希冀从这些小问题切入,解决物业管理问题中的各种短板,以求“治标还治本”。回忆起与陈春晓相处的点点滴滴,钟经理的泪水积聚在眼眶中:“认识他以后,常常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有此‘良友’是我的幸运。”
而如今,这份幸运,却消失了……
一个喜欢唱《海阔天空》的“硬汉”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据同事余海富回忆,陈春晓时常喜欢哼《海阔天空》这首歌,“春晓大概觉得,这句歌词唱的就是他自己。”作为物业科的特聘顾问,余海富与陈春晓常常搭档去查看现场,一起跟物业、业委会、业主们解释物业管理的相关条例。
“有时候,遇到不理解我们工作的业主,会当场言语暴力,甚至发送短信来质问责骂我们,但春晓总是笑着说没事,认为只要解开误会,就不会再有冲突……”回忆起这些事,余海富眼眶又红了,语气中满是对陈春晓的心疼。
承受非议,是物业科工作中难以避免的方面,而这样的非议,陈春晓总是笑着承受,依旧有条不紊地处理工作。
“做个顶天立地的‘硬汉’。”从小,陈春晓的父亲就这么要求儿子,也常常劝诫他,在基层工作,就要不怕辛苦,更要多走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多办实事。陈春晓的父亲,是一名43年党龄老党员,担任闲林街道方家山社区第七支部书记,他的青春与热血全都奉献给了基层工作。他的儿子,陈春晓亦如此。
“我的儿子,好样的!”老人家红着眼眶,却坚强地没落泪。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