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工作信息>住房租赁
索引号: 002489639/2021-1976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市住保房管局 公开日期: 2021-06-25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⑩ 防治白蚁为民解忧,不断助力杭州绿色发展

发布日期:2021-06-24 11:17 浏览次数:

       小白蚁,大隐患。白蚁俗称“无牙老虎”,被列为五大世界性经济害虫之一,其危害涉及房屋建筑、交通设施、农林作物等领域。杭州气候温暖潮湿,多发白蚁危害,白蚁危害种类主要为黄胸散白蚁和台湾乳白蚁,每年3月至7月都是杭州白蚁分飞高峰期。
      今年5月底,部分市民在街边、家中、办公场所发现了白蚁的身影,室外有光的地方能清晰地看见成群的白蚁漫天飞,为此,市住保房管部门迅速行动,及时发布白蚁防治知识和注意事项,避免居民不必要的恐慌,全方位解决白蚁危害。这是杭州住保房管部门积极关注蚁情、及时开展白蚁知识科普与防治服务的生动体现。
     杭州住保房管部门一直将白蚁防治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据统计,今年共受理新建房屋白蚁预防项目103个、面积736.81万平方米,完成预防施工352.89万平方米,开展房屋蚁害灭治55户。2015年至今,累计受理房屋白蚁灭治项目4312个,总面积53.78万平方米,构筑起白蚁防治的坚固屏障。



    白蚁防治技能不断优化
    回溯过往,杭州白蚁防治的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质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采用“挖巢”灭蚁的方式进行,选用的药物主要为砒霜。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开始采用喷粉和挖巢相结合的技术消灭白蚁;70年代末开始,主要运用灭蚁灵代替砒霜,用氯丹制作水剂,用灭蚁灵制作粉剂进行白蚁灭治;改革开放初期则采用饵剂技术(即诱饵剂)。
尤其是2000年以来,杭州白蚁防治改变了单一化学防治的思路,引进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理念与生物技术、监控技术、饵剂技术等,减少白蚁防治中的化学品排放。

(20世纪70年代末长沄水库灭蚁行动)


    白蚁防治科研不断创新
    关于白蚁防治的研究,虽道阻且长,却行则将至。杭州白蚁防治的科研成果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1961年,为了攻破散白蚁和家白蚁灭治技术难关,杭州市灭蚁总指挥部成立灭蚁工作小组开展灭蚁科研活动。
此后历经50余年发展,杭州白蚁防治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新药物、新技术研究上具备较强的实力,基础研究近年也发展迅速,部分项目达到全国前列。
    2000年,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推出第一代环保型白蚁防治药物——乐安居杀白蚁乳油,被列入建设部指定白蚁防治药剂之一。2004年,根据建设部《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办法》,杭州积极开展房屋装修白蚁预防,杭州市区推出创建“无蚁害小区”活动。
    2011年,由全球环境基金(GEF)支持杭州市白蚁防治协会负责实施的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监控喷粉技术子项目(杭州站)在富春山居社区和九溪玫瑰园启动。项目引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理念,通过推广以饵剂系统为核心的白蚁防治技术替代氯丹、灭蚁灵,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品的使用量,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生态环保杰出贡献奖。



(在富春山居社区启动的“中国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


      科研水准不断提升的同时,局还发表了一大批重量级论文,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实验室也于2014-2015年升级改造,成为业内较全面的实验检测中心,长期对杭州地区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程质量进行质量抽检,深入开展白蚁防治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几十年间,孜孜不倦的科技研究收获了硕果。1980年以来,1415土栖白蚁诱杀剂、家白蚁诱饵筛选与毒饵剂试剂等项目,有9次分别获得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奖、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奖、杭州市科技成果进步奖等不同奖项,以及国家发明专利。
     灭治白蚁为民解忧
   “改革开放以来,白蚁防治主要做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已建房屋白蚁灭治、其他领域白蚁防治等三个方面工作。”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说,1992年,杭州规定凡本市规划区域范围内的新建、改建、翻建、扩建房屋都应进行白蚁预防处理。截至目前,新建房屋白蚁预防覆盖率达到98%以上。
     2015年,杭州全面推行以监测控制技术为核心的白蚁综合防治技术,白蚁防治技术转型升级进入了新时代,与此同时,白蚁综合防治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覆盖到新建房屋、环境绿地、风景园林、历史建筑等领域。做好预防的同时,还对已建房屋进行白蚁灭治,多管齐下,有效地控制了白蚁危害,确保了群众的房屋财产安全。
     为民服务守初心,钻研业务担使命。接下来,杭州住保房管部门在党的领导下,将继续坚定初心,践行使命,通过做好白蚁防治工作,为民服务解难题,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