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收入8.02万元;经营用房收入22.7万元;业主大会、业委会工作费用支出1600元……收支结余罗列得清清楚楚。”近日,家住拱墅某小区的老胡在手机微信小程序上查询了所在小区的经营性收支情况,点开任何一个条目,每项收支的具体来源与去向清晰明了。作为业委会主任的他不禁感慨:“钱花得明白,我们也好放开手脚做事!”
民呼我为,为民服务,物业经营性收支信息公示工作不断在全市范围深入推广。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1238个物业管理项目在 “杭州市物业经营性收支信息平台”平台完成开户,其中905个项目已在平台录入收支信息。
众所周知,小区物业经营性收入属于全体业主所有,涉及业主的切身利益,平时一般由业委会或物业代为管理,可用于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改造或者补充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也可以根据业主大会的决定用于物业管理的其他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对小区物业经营性收益缺乏可操作的具体监督机制和手段,相关制度难以落实,存在业委会和物业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收支信息不公开等问题,业主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难以保障,对物业经营性收益的监管也逐渐成为了业主、业委会、物业企业之间矛盾纠纷的焦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积极回应诉求,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广大业主的知情权与监督权,2019年7月,杭州出台《杭州市物业经营性收支信息公示试点工作方案》,市住保房管部门在主城区范围内的24个小区进行首批试点,每月向全体业主公布物业经营性收支情况。也就是说,小区业主、业主委员会和街道、社区都可随时通过手机登录“物业经营性收支信息公示平台”,进行查询、统计和监督,让每笔钱都清楚明白。
与此同时,2019年公布的《杭州市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综合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探索住宅小区经营性收益的监督管理模式,加强财务公开,保障业主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随着物业经营性收支信息公示试点的推广实施,试点小区业委会纷纷按照《方案》要求将小区资金存放于独立银行账户,银行账户收支流水与“物业经营性收支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共享,这给小区物业经营性收益的监管加了一道保险。
2020年,杭州住保房管部门又制定下发了年度物业经营性收支信息公示工作推广实施计划,在2019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向全市范围深入推广。
小区的“钱袋子”清楚透明了,广大业主的知情权、监督权得到保障,业主与物业关于“钱”的纷争也一一化解了,同时,还便于街道、社区和物业主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促进了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如今,不少小区搁置多年的花园改造、门禁工程等设施的维修改造问题解决了,部分小区物业费的缴纳比例也逐步提升。
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广物业经营性收支信息公示工作,另外,通过加强审计、优化公共平台功能等方式,让小区的“钱袋子”真正用在实处,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