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242户低收入住房困难保障家庭将进行公开选房,12月他们就可以住进新家。今年以来,市住保房管部门已组织开展了10次公共租赁住房选房活动,新增4.1万户家庭获货币补贴保障,137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住有所居的民生期待,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
5200余户保障家庭完成实物配租预登记
张力是参与第3期公租房实物配租预登记的保障家庭之一,如今,他已经入住天聚府公租房小区3个月有余。
“2018年12月开始领取货币补贴的,当时也减轻了不少压力。”之前领取货币补贴时,张先生租在单位附近的一间一居室,40多平米除去补贴后每个月还要交房租1500元多。今年6月初,在收到可以进行公租房实物配租预登记的短信后,他马上申请了。
为努力满足保障家庭需求,市住保房管部门近年来不断加大房源筹集力度,2018年以来,共举行了34批次市本级公租房选房活动,累计推出配租房源10000余套,截至今年3月,所有轮候家庭已全部完成选房。
随后,结合货币补贴保障家庭情况,杭州4月12日启动了公租房实物配租预登记工作,逐步解决保障家庭对公租房实物配租的需求。截至目前,今年已开展了7次实物配租预登记,共有5200余户保障家庭进行登记。
对于搬进公租房后的生活,张先生说:“现在住的公租房面积和之前差不多大,但房租每月便宜了近800元,小区环境也很好,比之前租的地方安静很多,最主要的还是现在稳定了,不用担心需要搬来搬去。”
货币补贴保障4.1万户家庭
“我提交申请之后第二个月就领到了第一笔补贴。”小李原来为了节省房租减轻压力,租住在城西,离地铁口比较远,早上公交转地铁上班基本都要一个多小时,“下雨天更麻烦,总害怕会迟到。”
在朋友那得知有公租房货币补贴申领后,她立马开始着手申请。“其实没有什么资料需要提交,填写了一个申请表,其他大多数材料都是系统提取的。”提交申请次月,小李就拿到了第一笔补贴,现在的她也搬家换了离单位更近的房子。
今年,住房保障工作被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明确新增公租房货币补贴保障家庭3万户。为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市住保房管部门完善审核系统功能,根据实际情况新增应届大学生租房补贴和省公安厅人才引进居住证数据接口,保证“一证通办”的办事模式顺利实行,使审核更快捷、准确。同时,进一步简化申请材料,优化申请渠道,货币补贴资格申请和续审均使用《浙江省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增加申请家庭授权及承诺内容,减少第三方流程。
不仅仅是申请、审核更加便捷快速,还在浙里办“e房通”应用开通保障资格注销、资格信息变更和货币补贴退还,方便保障家庭及时便捷享受货币补贴保障。截至目前,今年新增货币补贴保障家庭4.1万户,超额完成民生实事目标。
“现在上下班骑车20分钟就能到了,小区离地铁口也只有300米,不仅房租便宜了,通勤时间短了,最主要还是感觉有了自己的生活,下班之后可以逛逛街,和朋友一起约着吃饭,不用像以前一样下班只能马不停蹄地往家里赶。”小李说,感觉现在的生活更有了期待。
137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开工
灰墙青瓦、敞亮整洁……在半山街道,继田园公租房小区后又一批公租房拔地而起。“预计今年年底交付,届时会尽快开始实物配租预登记,安排入住。”市住保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山畔晟庭项目是集中配建公租房项目,共有11幢680套房源,全部为精装修交房,“周边配套完善,包括商场、超市及大型农贸市场等,步行6-7分钟就能到达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舒适宜居。”
像这样的公租房正在杭城遍地开花,自2017年重新启动商品住宅项目用地中配建公租房工作以来,累计269个项目开工建设,落实配建面积362.17万平方米,预计建设房源5.8万余套,能有效解决保障性住房房源供应问题。
保障性住房除了公租房外,还包括了人才专项租赁住房、蓝领公寓等,随着杭州对人才吸引力的不断加大和外来人口的快速流入,住房需求也越来越大,今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也明确提出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00万平方米。
为此,市住保房管部门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积极筹建保障性住房。通过市区两级联动,按照节点落实工作任务和计划执行,加快推进各项目进度,同时实施精细管理,落实专人进行动态跟踪,运用数字赋能,确保项目合力推进、高质量完成,切实解决好住房保障领域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全力提升本市的住房保障水平。截至目前,今年杭州保障性住房新开工面积达137万平方米。
安居是民生之本,杭州在提升住房保障水平上不断闯新路、开新局,让更多家庭实现“住有所居”。市住保房管部门也将坚持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打造精品项目、健全长效机制等方式提升民生水平,并在奋力打造住房保障高质量发展市域样板、助力建设幸福示范标杆城市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