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加强物业管理 共建美好家园”典型案例名单,杭州上城区康都紫轩和拱墅区蔡马人家两个小区成功入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加强物业管理 共建美好家园”活动,评选一批特色鲜明、环境宜居、管理规范的美好家园典型案例。杭州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结合杭州“美好家园”建设工作,从一批体现杭州优秀物业综合管理水平,具备和谐美好生活环境的品质住宅小区里“优中选优”,并在社区物业党建、促进小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协商议事机制、发动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规范物业服务行为、为群众办实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和价值引领作用。
其中,康都紫轩小区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是2010年交付使用的商品房小区,共有居民319户。近年来,小区以“红心聚力紫轩情”项目为着力点,运用“133红色业联体”治理模式,形成“一核多元”的治理网络体系,推动“美好家园”建设。
党建引领,整合资源促治理。建立小区综合党委,以居民骨干为综合党委书记,下设五个功能型党支部,统筹资源开展小区治理。同时,链接各方资源,携手打造服务驿站,推出“红心聚力紫轩情”项目,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
三方协同,提升小区治理效能。打造“133红色业联体”平台,由社区党委牵头规范三方权责义务,制定“业联体”议事规则;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协同化解小区难题。如,在小区地下车库整修中,社区党委牵头引领,召集多方联席会议,讨论整修方案及资金;业委会发起众筹倡议,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募集资金;物业管好施工安全、环境卫生等问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三方协同合作、同向发力,仅用40天完成车库整修,居民纷纷点赞。
多元力量,打造小区“三圈融治”。以小区综合党委为核心,纳入多方资源有效参与,通过创立邻里社团、培育“熟人社会”、共建家门口的“朋友圈”等一系列行动,促使更多居民融入小区,形成和谐共处的邻里关系网。如,招募具有工程、绿化等专业知识的业主代表每季度对物业打分,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物业进行处罚或奖励,激励物业用心管好小区。
另外,蔡马人家小区位于杭州市拱墅区上塘街道,是全市典型的回迁安置小区,于2015年回迁入住,共有高层住宅12幢,分两期打造而成,常住居民约350户。小区通过引入专业物业服务,推进多样化民主协商,探索杭州市拱墅区首创的党组织领导三方协同小区微治理模式,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和业主自治能力,增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打造回迁安置房服务管理新样本。
夯实基础,构筑党群共同体。成立小区党支部,凝聚在册和在职党员力量,招募志愿者,建立“党群连心”机制,实现组织与服务“双覆盖”;成立由社区班子成员、股民代表和居民骨干组成的自管会,履行自治管理职责,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环境美化、平安文明建设、矛盾化解等工作,形成小区范围内的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规范管理,让小区有章可循。严格落实小区管理规约,在管理过程中既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又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如,在小区的显著位置和杭州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同步公布物业服务、停车及其他有偿服务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和投诉电话等信息。
专员下沉,切实开展微治理。选派政治过硬、能力较强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小区专员,首创小区“夜谈”“夜访”工作机制,通过党员干部与居民群众近距离交谈,实时了解居民诉求,解决实际困难。近两年来,在“三方红联盟”的推动下,陆续实施包括小区非机动车推行通道阶梯改坡道、屋顶统一建晾衣架等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余个,得到了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