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目启动到腾房、拆除,再到顺利开工……近期,浙工新村危旧房有机更新项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全省首个以“拆改结合”为具体路径的城市住宅更新试点项目,浙工新村独特的资金筹措模式——由居民自主承担重建资金,实现自主更新,形成以“居民主体、政府主导、住建主推、街道主抓、社区主责”为原则的“政策惠民、资金平衡、群众满意”的创新模式,成为此次重建的最大亮点。
浙工新村位于拱墅区朝晖街道大木桥社区,共有14幢建筑,大多数楼幢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安全隐患较多,其中4幢多年前已是C级危房,加上小区公共活动空间不足、配套设施不全等情况,居民改造意愿强烈。
一直以来,城市老旧小区危旧房的权利主体和群众需求复杂多元,管理和改造面临着主体责任落实难、所需资金筹措难、群众要求改善呼声高的“两难一高”局面。多年来,浙工新村在尝试了公共利益征迁、商业开发(土地收储)、三不重建、维修加固等多种方式后,都没有真正化解“两难一高”的难题。
2023年5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发布,明确加快推进危旧房改造工作,全面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的具体任务。在此契机下,拱墅区以“居民主体、政府主导、住建主推、街道主抓、社区主责”为基本原则,创新“拆改结合”政策支撑机制,在规划设计、流程审批等方面作出探索,努力实现资金可平衡、居民得实惠、环境有改善,同时,街道、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工作。去年10月,随着住户搬出,危旧房拆除,既定的安全隐患消除、功能配套完善、居住品质提升的目标一步步照进了现实,11月底,浙工新村城市危旧房有机更新(试点)项目正式开工。
按照设计方案,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8.1万平方米,涉及居民548户,拆除原13幢建筑,新建7幢住宅小高层,改造1幢建筑,还将新建“一老一小”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超1500平方米,新设地下车位460余个,绿化率提升至25%以上。新建部分在户数不变的情况下,保持新房套内面积不小于原房套内面积并适当扩面。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小区的更新费用约为5.3亿元,其中居民自筹资金约为4.7亿元,其余资金由政府用到老旧小区改造上的旧改、加梯、未来社区改造等专项资金解决,从而实现在不新增政府补助情况下项目资金基本平衡。
走出居民主体参与新路径,是浙工新村危房重建项目的一大亮点。如以“一楼幢一代表”为原则,成立由13人组成的居民代表自主有机更新委员会,代表多数居民行使权利,采用委托政府部门的形式实施项目改造。又如从“政府出资”变成“我要出资”,将政府的角色从出资者、实施者变为引导者、助推者,形成政府引导、居民出资、市场参与的多元化更新推进模式。再如对照周边存量住宅房屋市场价格和居民经济状况,引导居民理性选择,划定居民出资金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