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实事暖人心。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是提升住宅居住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心工程”。2017年以来,杭州已连续八年将加装电梯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截至2024年3月31日,全市累计完工5758台,位列全国前列,让近7万户住户圆了“加梯梦”,幸福指数“节节高”。为进一步总结加梯经验、传播加梯精神、推动加梯工作提质增效,即日起推出《最美加梯故事》专栏,一起来看这些动人故事!
“8幢23单元基坑刚开挖,22单元住户就主动提出也要加梯。”“这一单元在树荫底下签约,另一个单元居民看到了也希望尽快加梯!”“有单元污水管道堵塞,加梯的时候正好一起改造。”“有位邻居90多岁高龄,以前不能下楼,现在终于能坐轮椅出门遛弯了……”
和众多老小区一样,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和睦新村,老年人口比例已达到常住人口的36%。为帮助居民实现“轻松上下楼”的愿望,提升居住品质,拱墅区和睦新村组建了“加梯帮帮团”,着力推动加装电梯工作。截至目前,和睦新村已成功启动加装电梯60台,落地44台,9台正在施工中。
消除顾虑打造“样板梯”
和睦新村共54幢多层,175个单元,居民加梯需求较大。如何推进加装电梯,怎么造?对社区工作人员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就想着先打造几台电梯,给居民看看,打造小区的‘样板梯’,希望他们通过实物体验,打消顾虑。”和睦社区三方办副主任董钰介绍道,“经过试推广,第一批有3台加装电梯成功落地。”
有了样板梯,和睦新村趁热打铁,于2021年10月成立了加梯工作室,即“加梯帮帮团”,这也是和睦新村加梯“法宝”,主要由4名大将组成,他们各取专长,分工有序,不断刷新加梯记录……
“首棒”毛菊珍负责试乘体验,带居民到加装电梯的楼栋,了解低楼层采光及轿厢运行声音的情况,消除居民顾虑;“第二棒”由葛秀英负责政策解读,指导单元楼成立三人工作组,她也是社区的“销售冠军”;“第三棒”老党员孙章才是“老娘舅”,负责召集协调会解决矛盾;“最后一棒”是加装电梯临时党支部书记陈海平,他作为加梯总管家,负责工程监督、把关电梯质量……
随着“加梯帮帮团”工作的展开,和睦新村的居民也从一开始的“要我装”转变为“我要装”,加装电梯也从3台、10台,变成了60台。最近,葛秀英的手机微信里又收到了许多居民要加装电梯的消息,“有了好的加梯样板,居民的意愿就大大提升了,加装电梯推进效率也更高了!”
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
“16幢48单元是最快的一台,一个晚上所有住户就在楼下汽车上,把加装电梯的同意书签了。”葛秀英不需要翻笔记本,随口就能说出经手的每台加梯故事,“还有29幢99单元的效率也很高,本来有住户不同意,但考虑到楼上需求,他们也没有坚持反对。”
不过,在推进加梯的过程中,更多的单元楼是需要做大量工作促成意见统一。有的单元楼召开的协调会多达3次以上,有的甚至需要召开听证会化解矛盾。
如14幢有个单元的加装电梯,一楼两户反对,“加梯帮帮团”就约好住户召开协调会,“听住户的异议和需求,我们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方案,最终他们也同意了单元楼加装电梯。”董钰补充道。
消除了通风、采光、噪音等顾虑后,和睦加梯路上还有“费用分摊”的拦路虎。为此,和睦新村针对不同层数的楼栋,制订了费用明细表,让居民一目了然。
“我们小区有的楼幢是6层,3层以上就按10%、20%、30%和40%依次分摊,每层给一个基准价,有的是7层,那分摊比例又不一样。”董钰说,当然,并不是所有居民都能一次性出资,社区也通过减免费用、免息贷等方式,缓解居民压力。
从楼上看“盆景”到下楼看“风景”
“用上电梯的老人心情都比以前好了,晚年生活有了盼头。”葛秀英由衷地为他们开心。葛秀英介绍说,比如12幢35单元的住户李阿姨,已经80多岁,也是单元楼加梯的发起人,去年过年,她终于能够一次性采购好多年货,“以前买菜她就一个小篮子,装不了多少,毕竟爬一次楼不容易,现在装好了电梯,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电梯里一放非常轻松。”
33幢114单元的三位住在高层的奶奶需要加装电梯,葛秀英知晓后,挨家挨户上门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她的努力下,最终有17户同意加装,达到了加装条件。如今,三位老奶奶经常下楼喝茶聊天。
13幢40单元有位老人已经90多岁高龄,在加装电梯前无法下楼,加装后终于能推着轮椅下楼。更有腿脚不便的居民,没有电梯前,出门非常不方便,加装电梯后,出行变得简单多了。
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呈看来,加装电梯相当于一个单元楼共同买了个“大家电”,居民可以共享共用,“以前悬空老人或行动不便者,只能在家里看盆景,现在可以走下来看风景,还可以和街坊邻居聊天,茶余饭后可以散步消食,增强体质!”从楼上看“盆景”到下楼看“风景”,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生活的便利,住得舒心,这正是加装电梯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