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跨越这么多难题,帮我们圆梦!”“电梯安装之后,95岁的老母亲终于能搬回来住了!”“没加梯之前,我一天最多出去一趟,现在买菜遛弯,不再爬楼真方便。”……上城区望江街道在水一方社区滨江家园(铁路小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了将近一半,出门十分不便,加装电梯之后,有效改善了“悬空老人”的出行难题,“一键直达”幸福新生活,获居民纷纷点赞。
倡导居民换位思考
助力和谐加梯
“以我们1幢为例,42户家庭中,7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居民加起来就有21个,没有电梯的话,老人很难出门,对他们来说加梯是刚需。”滨江家园1幢的加梯牵头人吴伟耀介绍说。
有了加梯的想法,吴师傅开始频频到社区和街道走动,“2020年,我们就成立了加梯推进小组,向社区提出加梯申请,街道很支持,但在意愿统一上,遇到了困难。”
“持反对意见的主要是一楼居民,针对他们担心采光、通风和噪音等方面,我们一点点地沟通,化解他们的疑虑。做加梯的调解工作,鼓励居民换位思考,低楼层要理解高楼层的加梯需求,高楼层也要理解低楼层的担忧,互相理解,互相让步,才能把事情谈成。”望江街道加梯办负责人徐志华深有感触,“我们一直倡导和谐加梯,让邻居们生活更美好,绝不能因此破坏了邻里关系。”
加装电梯管线迁改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也是加装电梯施工的第一道关。面对老小区建设年代早,电梯井所在位置下方的各类管线品种繁多、走向复杂、涉及面广泛等难题,城投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和具体实施单位,在杭州各区加装电梯项目推进中,充分发挥天然气、水务和地下管道总协调的牵头作用,能快则快、全力以赴,助推杭城老小区居民实现“加梯梦”。
当调解遇到困难
听证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滨江家园1幢的加梯过程颇为曲折,经过街道、社区多次召开协调会、调解会之后,仍有两户居民不同意。考虑到居民加梯需求较大,为达成加梯意愿的统一,加梯申请方依据《杭州市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召开加梯听证会。加梯听证会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律师、调解员、电梯设备专家、加梯申请方代表和反对方代表等人员参加。
听证会上,针对反对方提出的电梯产生的噪音和结构安全隐患、加梯对低楼层带来的采光、通风影响等问题,听证团一一进行了评议,并建议申请方给反对方一定的经济补偿。根据听证团的建议,最终加梯申请方给低楼层一定经济补偿,低楼层最终表示同意,这样一来,1幢1单元和2单元的这座“共享电梯”得以加装成功。
“听证会搭建了公开透明的沟通平台,让双方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使双方的合理诉求得到充分尊重。”听证会主持人郑关军律师说,“在其他调解方式不成功的情况下,通过听证会,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去协调、平衡加梯双方的利益诉求,作出相对公正的评判,有利于化解加梯矛盾。”
加装电梯管线迁改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也是加装电梯施工的第一道关。面对老小区建设年代早,电梯井所在位置下方的各类管线品种繁多、走向复杂、涉及面广泛等难题,城投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和具体实施单位,在杭州各区加装电梯项目推进中,充分发挥天然气、水务和地下管道总协调的牵头作用,能快则快、全力以赴,助推杭城老小区居民实现“加梯梦”。
多方通力配合
推行“三化”加梯工作机制
事实上,望江街道从2017年就开始启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安装了73台电梯。在这个过程中,望江街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三化”工作机制。“立体化一站式宣传、精准化调研式调解、常态化自治式管理,针对加梯工作难题,我们总结了这么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徐志华介绍说。
在宣传上,街道联合总包、保险、银行等相关单位,进驻小区开展专题宣传,把加梯相关政策、知识一站式全部送达居民家门口;在调解方式上,根据每个单元不同情况,“一案一策”,梳理“需求清单”“问题清单”“矛盾清单”“措施清单”四张清单,一一破解难题;在管理方式上,街道层面成立加装电梯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工作,社区层面指导居民组成“加梯帮帮团”,全流程参与加梯各项工作,电梯后续维护则交给有资质的物业公司,长效管理安心又省心。
“加装电梯是政府引导、业主主体、多方通力配合才能成功的事情,前期工作固然不易,但只要心中有信念、有愿景,就能排除困难、全力以赴。”徐志华说。
啃下滨江花园1幢加梯的这块“硬骨头”后,望江街道对加梯工作更有信心和经验了,“今年我们把加梯列为街道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截至目前,已完成7台加梯。”对于接下来的加梯工作,徐志华表示,望江街道非常有信心,让更多居民过上“一键上下”的幸福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