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后,在余杭区良渚街道吴家厍社区长吴公寓二区,四栋楼架空层改造成的活动空间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嬉戏玩耍、老人们在老年活动室内悠闲聊天……此前,这些架空层停满了电动自行车,存在着消防隐患、停车不便等问题,居民颇有怨言,通过增改建充停场所、整治架空层等举措,小区变成了温馨和谐的家园。
自今年杭州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以来,余杭区良渚街道聚焦小区电动自行车治理破难,坚持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在市区两级住保房管部门的指导下,成功打造“浙江省级电动自行车充电棚示范小区”。目前,经过改造、新建,吴家厍社区长吴公寓二区今年新增4个省级标准规范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小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据了解,长吴公寓二区是安置房小区,共有450余户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900多辆,平均一户人家两辆。如何让电动自行车离开架空层,一直是社区头疼的问题。为此,社区前前后后组织了8次民主协商,倾听居民心声。不少居民觉得现有停车棚较远,停车不方便。社区党总支书记金建飞说,经过和小区的协商,新建、改造了8处户外停车棚,设置充电口850多个,基本满足充停需求。
即使新建、改造了充电棚,将电动自行车清理出架空层,但简单的“禁停”,难保不会有少数居民仍将电动自行车停进架空层。为了根治这一顽疾,社区构想出“共享空间计划”,即对闲置的架空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盘活闲置资源的同时,又能解决“一老一小”服务难题。
对此,社区组建由物管委、物业、居民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对可利用架空层进行谋划布局,共整合出1500平方米公共空间,投入超150万元打造婴幼儿成长驿站、老年活动室等共享空间。架空层由此焕然一新,成为小区居民交流、学习、休闲于一体的多元平台,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不仅如此,长吴公寓二区还注重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智慧防控消除安全隐患。“我们在充电棚安装配备烟感自动报警系统,一旦发现火情了,及时可以报警,及时灭火。另外,还把原来的投币的充电柜改成了实时监测的智能充电柜,居民手机上实时看充电过程,一旦充满了以后,它自动会停充。”社区党总支书记金建飞介绍说,这样真正让居民停车方便、充电安全,增添了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