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四季青街道下辖11个社区、58个小区、109幢商务楼宇,参与服务的物业有54家。辖区商品房、回迁房、楼宇混合分布,如何因地制宜、创新模式,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做优“三方协同发力、居民同频共振、矛盾就地解决”的微循环,建立高效运作三方协同治理机制,让架构更加稳固、支撑更加有力、服务更加贴心。
凝聚合力,强化组织引领
三方协同,怎样才能在社区真正落地?
四季青的答案是:强化组织引领,凝聚共识很关键。
近年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大物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社区党委+小区综合党委+网格支部”三级联动的组织架构,形成共治合力,实现“独奏”变“合唱”。
比如运新社区通过构建三级组织架构牵引,牢牢凝聚起12名社工、176名在册党员、840名在职党员、89名居民代表和全体居民群众的治理合力,以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筹、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六步工作法,完成了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多项提升改造工程。
为了搭好三方平台,街道积极推动三方办与物业综合服务中心一体化办公,打造三方办合署办公阵地,线上设立信访热线及微信群接收流转处置问题,线下成立社区“议事厅”“信访室”,下设专业指导组、监督考评组、矛盾调解组,今年以来,接待居民来电来访330人次。
此外,在考核机制上也下足了功夫。街道制定并修订住宅小区物业、楼宇物业的工作考评细则,实施月查季考年评,出台杭州市首个业委会星级评定细则,量化指标,做到多维考评、综合评价;同时,按星级予以奖励,评“金管家”“星级业委会”“物业先进工作者”等,实现规范化、常态化的物业管理工作监管。
深化协同,化解“ 急难愁盼”
今年初,城星社区城市之星小区消防登高场地整治工作圆满完成验收。畅通“生命通道”的背后,是一场联动各方全力攻坚破题的协同行动。
该小区由6幢超高层建筑组成,原规划消防从小区内部环形贯穿,但受小区园林绿化及道路环境影响较大,整改工作迫在眉睫。而整改不仅要按要求做到位,还要确保居民的日常出行不受干扰。
于是,街道三方办充当协调各方的纽带,联动消防大队、社区、物业、业委会等,先后开了6轮现场协调会,并通过座谈等形式收集居民的意见与建议,持续优化整改方案。最终既保证了消防安全的基本救援需求,又提升了小区的绿化品质与居住环境,收获好评。
像城市之星小区这样更快、更好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协同共治已成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点。为此,四季青街道构建了“街道—社区—网格(小区/楼宇)—微网格(楼道/楼栋)”管理框架,将原有74个网格科学调整为106个,推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力量沉入网格,构建微网格589个,细化管理区域、任务清单、处置流程等,高效解决矛盾纠纷900余件。
在此基础上,每季度召开街道、社区、物业及业委会人员“四位一体”联席会议,邀请辖区派出所、城管综合执法中队、消防等执法单位参加,共同协调解决物管服务问题。
优化举措,推动“三治模式”
统一的米黄色外立面,没有外搭一个保笼;干净的小区道路,几乎找不到垃圾;空旷的架空层,看不到一辆乱停放的非机动车……这得益于社区、物业、物管会、经合社合力推行的“十严禁、六统一”小区管理标准,这个标准已经成为水湘人家西苑居民心中的规范标尺,也成为了打造“大物业管理”的行业标杆。
四季青街道试点推行创新细治标准,以水湘人家西苑为试点,近年来,街道通过前置管理,从源头开始紧抓“装修大关”,把这套小区管理标准推广到了三堡、五福、钱江苑等多个小区,成果显著。比如顺福雅苑小区推广“装修码”,目前累计申领率和扫码率达100%,牢牢守住违规装修底线。
数字赋能,让基层治理不仅“细治”,更要“智治”。作为杭州市首批智慧物业应用试点街道,四季青探索智慧物管治理及电子业主卡推广工作,如今全域商品房电子业主卡领卡率高达81.55%;同时,街道开发了全市首个街道级三方协同数字平台“上邻”,在11个社区试点推广,解决业主报修等问题186个,收集有效建议120余条。
此外,充分利用“幸福邻里坊”阵地,组织公益便民市集、亲子学堂、老年教学等服务70场次,惠及居民1300人次;组建以党员志愿者为支撑、专业志愿者为补充的“红马甲队伍”4500余人,开展小区义务保洁、反诈宣教、爱心义诊等多元便民服务360余场次,让全民参与延伸共治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