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道闸换新了,地下车库还有电梯破损的地面也修复了,垃圾点也清理提升了,现在小区变化还是挺大的,干净整洁了不少。”说起小区点滴的变化,家住钱塘区观澜社区天筑小区的李阿姨看在眼里,也美在心里。
小区能够实现不断改造提升,少不了公共收益的助力。如何确保公共收益管理透明、使用合理?天筑小区有自己的“宝典”。
首先,透明的管理需要严格的制度维护。小区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所有公共收益均纳入业委会对公银行账户管理,明确收益的来源、分配和使用流程,确保每一笔收益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每笔收支都必须经过业委会核实、审核,并由专业会计师进行年度审计,确保资金流向清晰可查。同时,公共收益的收支明细定期通过小区公告栏、微信公众号以及业委会现场查阅等方式向广大业主公开,每月财务报表在网上进行更新并注明公章的使用情况。所有账目清晰可查,避免业主的疑虑和误解。
管得紧,更要用得好。针对不同资金来源和用途,天筑小区设立了多个专项资金,比如外墙改造基金、绿化维护基金、设施更新改造基金等,使得每一分钱都能用到实处。在此基础上,为确保每笔支出都能用到业主的心坎上,着重听取业主意见和建议,在重大开支项目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并且定期征询业主的需求和想法,畅通反馈和交流渠道,鼓励业主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和天筑小区一样,临安区春天学府小区业委会着力畅通业主交流渠道。为了确保每笔公共收益都能用到实处,业委会将每周五设为业主固定接待日,并对业委会全体成员进行了排班,轮流坐班听取记录业主关于公共收益筹集使用、公示公开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在及时答复业主质询的同时,有效规范小区公共收益等各类资金的管理。
为了改变以往业委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情况,余杭区西溪之星小区着力强化小区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公共收益信息公示和审计制度,让业委会充分感受到监督,形成互相监督、互相信任的良性循环。同时,小区还建立了公共收益管理制度和业委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一方面明确了公共收益使用范围和程序,物业企业需提交使用计划、预算方案等,经业委会审核通过后才可使用公共收益;另一方面,业委会根据业主大会授权决定使用大额维修资金、支出小区公共收益等事项前,需主动向小区党组织、社区报告,真正实现了层层监督。
“自从小区绿化翻新过之后,看着舒心多了。”业主王阿姨说,正因为互相监督、互相信任,让工作可以更好、更高效地推进。例如,社区、业委会与物业合力进行了小区环境专项整治,重点推进了老旧配套用房改造、下沉路面改造、南门景观提升改造等工程,已累计解决居民实际需求50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