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悬空老人”的殷切期盼到“幸福落地”的现实场景,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承载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杭州作为全国加梯实践的先行者,以八年深耕将民生愿景转化为鲜活实践:6499台电梯拔节生长,超7万户家庭幸福触手可及,这串数字背后是政策温度与治理精度的交响。即日起,推出“2024年度加梯优秀实践案例”专栏,用带着烟火气的加梯故事诠释——真正的民心工程,既要有“把电梯装进楼栋”的专业能力,更要有“把幸福装进心里”的城市温度。
浣纱路371号1单元住户为加装电梯点赞
“我们只用了三天就完成了所有邻居的同意文件,真的要感谢你们。”许业俊大伯一边说着感谢,一边带着已经搬离这里的一楼邻居参观新装好的电梯……这是上城区东坡路社区浣纱路371号1单元完成加梯后感人的一幕。
一声“娘舅”展现邻里温情
在上城区湖滨街道东坡路社区,浣纱路371号1单元的住户大多是以前一个墙门的老邻居,住在六楼的许业俊大伯一直被大家喊作“娘舅”。老杭州人都知道,以前每个墙门里都一个“娘舅”, 他们一定是热心无私、公正义气的存在。“娘舅”老两口今年都80多岁了,住在六楼上下楼十分不便,以他们为代表的老年住户加梯需求强烈。
2023年5月,“娘舅”从新闻中了解到杭州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加装电梯工作。他所在湖滨街道刚好进社区开展加梯宣传活动,“娘舅”了解了加梯政策,一下子就看到了曙光。接下来,“娘舅”就开始给单元里每户邻居打电话,表达了想加梯的想法,电话那头的邻居一听,考虑到邻里间互相关照多年,都表示支持。
这其中,住在一楼的刘阿姨最为积极,虽然房子已经出租,但她还是第一时间就把所有资料专程送过来给“娘舅”,她说,早年间她们家得益于街坊邻居支持,现在加梯是好事,当然要义不容辞。
因此,不到三天时间,大家就在“娘舅”的牵头下,签好了所有文件,交齐了全部资料。这个单元21户业主全部同意,表决比例达100%。
党建共建协商平台凸显优势
然而,加梯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正在“娘舅”为加梯意愿统一高兴之时,电梯安装设计单位现场踏勘后发现,小区通道的宽度不到4米,安装电梯的空间稍有不足。这可把“娘舅”急坏了,“娘舅”赶紧找到东坡社区党委书记,李书记凭借社区内多次加梯成功的经验,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共建协商平台优势,第一时间和一墙之隔的企业单位联系,看能否借用他们的一段围墙来放置需要加装的电梯。
隔壁单位是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在了解了“娘舅”和邻居的加梯需求之后,他们积极支持加梯这项民生工作,愿意全力配合。很快,单位领导就专门从金华赶到杭州,当面和社区、住户共同商量具体的细节,最终为加装电梯让出了围墙宽度,确保原有小区通道最大化保留,且符合消防人行通道的宽度要求。
组织方案论证破解加梯难题
2024年1月,加梯终于开工了。可没两天,“娘舅”又傻眼了。原来是电梯基坑下挖过程中碰到了原房屋地基,电梯的主机完全放不进去。眼看着忙乎了好几个月的事可能要“泡汤”,“娘舅”和邻居只能再一次求助社区李书记。
针对住户反映的问题,李书记想,可以组织一次专题方案论证,借助听证团队的力量化解难题。也就是说,由街道牵头邀请法律专家、调解专家、电梯技术专家及民情观察员等专业人员,针对遇到的问题开展专题讨论,为加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于是,相关专业人员在听取了“娘舅”的难题后,经过几次的协商讨论,最终为大家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这样一来,让大家的加梯愿望又有了希望。
有了新技术,基坑问题是解决了,但前面所有办好的手续等于全部作废,费用也相应增加了。为了消除“娘舅”的担心和顾虑,李书记又多次组织协调会,陪着“娘舅”以最短时间解决手续问题,也协调了电梯厂家,共同承担了多增的费用,让一波三折的加梯工作重新步入正轨。
浣纱路371号1单元加梯竣工仪式
加梯后的幸福生活
经过一年多的期待,如今,浣纱路371号1单元的21户业主终于迎来了有电梯的幸福生活,老人上下楼方便了,大家串门聊天、相聚交流,老年生活也更加丰富了。
最激动的当然是“娘舅”。新装好的电梯可以运用智能监测平台“扫脸乘梯”,因此,他主动学习了扫码、人脸识别这些高科技手段,帮助住户提前录入信息,耐心地教会每一位住户“如何乘梯”。不仅如此,“娘舅”还向大家科普了乘梯注意事项,号召大家爱护电梯、文明乘梯。
加梯工作的启示
浣纱路371号加梯历程的温暖故事折射出新时代的治理智慧。当80多岁的“娘舅”熟练使用人脸识别系统乘坐电梯,当国企主动让渡空间资源参与社区共建,当智能监测平台与邻里守望相辅相成……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升级,更是基层治理体系的重构与新生。这种传承与创新交织、技术与人文共融的实践,正在为中国式现代化社区治理书写下生动注脚。
浣纱路371号1单元加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