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城区紫阳街道上羊市街社区有一连串的好消息:社区第16台加装电梯顺利开工,第17台加梯已完成相应手续也正筹备开工。在开工现场,公共服务站汪站长一边指挥着施工作业的挖机,一边聊起了加梯故事。
袁井巷小区已完工的加梯项目
破局:从“绝对不装”到“主动装”
上羊市街社区是杭州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社区,1949年10月23日,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正式成立。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发源地,社区承载了重要的政治与文化意义。而对这样的老社区来说,需要通过推进加梯解决老年人的“悬空问题”。
汪站长回忆说,这些年来,群众对加梯的态度慢慢发生变化,回想2017年社区开始推动加梯工作时,群众顾虑多,有些住户甚至有抵触情绪。转变最明显的是袁井巷小区,起初,低层住户的反对声最先漫出来:采光遮挡、施工扰民……然而,转机出现在袁井巷7幢2单元首台加梯竣工后。
大家发现,原本的担心只是“虚惊一场”。比如,在采光问题上,电梯连廊采用全透明玻璃材质,傍晚时分余晖依然能斜斜地洒进楼道里;在施工扰民方面,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表有序施工;而最让一楼住户释怀的是,电梯基座的设计和周围环境设施都进行了整体改造,让电梯出入口美观且实用。
电梯出入口增设了老年关爱椅
首部电梯运行半年,原先的顾虑在事实面前悄然消失。原本还在观望犹豫的单元楼居民开始自发召开协调会,那些曾被反复商讨的出资比例、施工方案,渐渐达成了共识。
如今,站在袁井巷小区,一台台新电梯井如同错落生长的竹节,连廊上银灰色钢架托着玻璃,在墙上勾勒出几何光影。早高峰时段的电梯间自成“微型社交场”,邻里满怀笑容,默契地谈论着现在的幸福生活。
破冰:“我住二楼,加梯我愿意牵头!”
刘大伯住在8幢三单元二楼,当听说自己单元要加梯时,他不仅同意,还愿意做牵头人。刘大伯说:“我今年80岁了,对小区和楼上楼下的邻居有感情!特别是我们六楼,有两家都有90岁的老人,上下楼特别不容易。换位想一想,肯定非常希望加梯。我们杭州人有句老话,‘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人家’。”
刘大伯做了加梯牵头人后,到一家家去签字。大家看到二楼的刘大伯都这么支持加梯,自家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后来,刘大伯还全程监督了自己单元的电梯加装施工过程。在他的带动下,小区里其他单元的邻居纷纷前来“取经”,盼着自己单元也能早点加梯。
刘大伯和社区汪站长一起在加装电梯现场
共治:“作为楼道长,我带头支持加梯!”
“特别感谢我们社区有那么多的低层住户对加梯工作的支持!”汪站长感慨地说,最近社区第17台加梯也正准备开工,而这台电梯的牵头人赵女士也是二楼住户,还是所在单元的楼道长。社区党委和楼道长的联动模式,诠释了加梯过程中群众共治的力量。
赵女士所住的单元以前是印刷厂宿舍,楼上楼下都关系很好。特别是楼上的几家老人都把她当亲人一样,连家里钥匙也都放在她这里,这种信任让她这个楼道长特别想为老人解决上下楼的困难。在街道社区的帮助下,很快就完成了相关手续,最近电梯马上就能开工了。
攻坚:党建引领下的“幸福共同体”
从“居有所居”到“居有优居”,加梯成为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上羊市街社区党委多措并举,落实落细加梯这项民生实事,通过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辖区内居民的上下楼难题。
比如,袁井巷6幢不仅有业主产权还有单位产权住宅,楼房产权复杂问题,社区党委派专人跟进,协助业主积极查找产权单位信息,充分征求不同产权人意见。这期间,社区网格员冒着严寒酷暑联系走访产权单位不少于10趟,最后赢得了单位产权人的认可和配合,有的业主还从国外、省外寄回了相关资料。
此外,作为业主自管小区,袁井巷6幢院落空间小,加梯可能会影响业主停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对此,网格员提前联系业主代表、电力部门实地调研,优化和提升设施及空间,力求加梯后停车及非机动车有序进出不受影响。
关于加梯后续如何管理,紫阳街道积极探索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购买电梯险,保险公司通过“保险+服务”的模式,全链条参与电梯项目启动、建造跟进、建成后维保维修等过程,通过协调与监督,为广大业主增设了安全保障,努力让业主放心。
社区组织召开加装电梯业主代表沟通会
加梯工作的启示
上城区紫阳街道上羊市街社区在加装电梯意见征求、项目公示及施工推进中,楼道民主协商和网格议事机制发挥了很大作用。在这场自上而下的民生接力中,街道、社区干部与居民同频共振,技术与温度深度融合,还有普通群众以智慧与情怀在方寸楼道间谱写着和谐加梯的生动篇章。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当“悬空老人”推开电梯门的瞬间,照进的不仅是阳光,也是这个城市积极兑现的民生承诺。同时,基层治理的温度,永远藏在那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