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安全更新
-
索引号: 002489639/2025-0036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市住保房管局 公开日期: 2025-06-12

加梯优秀实践 | 3年时间,159个单元……这两个小区实现加梯全覆盖,跑出“滨江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5-06-12 17:54 浏览次数:

在滨江区,隔街而立的长江小区与长江西苑是长河街道江三社区下辖的“双子星”小区,从江三生产队到撤村建居,他们成为首批安置小区,也承载着1320户原住民的集体记忆和浓浓的乡情。岁月流转间,不少居民步入人生暮年,当加装电梯的“春风”吹进这个老龄化社区,如何尽快为老年人解决上下楼难题?这成为社区干部心头最深的牵挂。

微信图片_2025-06-12_173940_062.png



图片15.png

长江小区与长江西苑实现加装电梯全覆盖


观摩体验 首台梯带动

破解加梯意见“统一难”

长江小区是滨江区的第一批拆迁安置小区,在市、区两级住保房管部门的指导下,作为滨江区老旧小区试点,在全区率先启动了加梯这一民生工程。为了更快地解决加梯的第一步——协调统一住户意见,社区牵头组建了“加装电梯观摩体验团”。

整个小区的住户基本是原来江三生产队的原居民,目前集中居住在小区的各个单元,大家都熟识。于是,社区牵头把原来生产队的老干部、老党员、有威望的长辈组成“观摩体验团”,到电梯厂家和已装好加梯的小区去参观体验。参观回来后,这些观摩团成员通过“眼见为实”的亲身感受,积极进行加梯动员。他们不仅率先成为加梯牵头人,更是宣传员,把加梯信息及时传递给住户。

图片14.png

江三社区居委会俞副主任(右)与长江小区首台加梯牵头人来师傅(左)交流

“一开始对加梯没什么概念,去电梯厂家和其他小区参观并试乘后,觉得有电梯真是方便!”来师傅原先在江三生产队,当了30多年的老组长,2000年生产队拆迁,2003年安置入住了长江小区,现住小区1幢1单元,他不仅是小区里第一台加梯的牵头人,也是最早代表住户去考察的观摩团成员。

来师傅说,参观回来后,他马上和同单元的老邻居商量加梯的事,大家都很赞同。于是,小区很快立起了首台梯。有了样板电梯,更多邻居前来体验。就这样,在观摩体验团和首台梯的示范带动下,长江小区很快就实现了加梯意见统一,小区里的加梯越来越多。这也创造了加梯协调意见的“滨江加速度”。

不仅如此,隔壁长江西苑的住户看到一路之隔的邻居都用上了电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体验加梯便捷后,他们也纷纷开始推进加梯。仅用三年时间,两个小区共159个单元实现了加梯全覆盖。


“一梯一策”攻坚克难

解决复杂结构位置难题

居民意见统一的问题解决以后,接下来的难点就是复杂结构位置问题。

小区里能安装电梯的位置很多,有的在地下车库上,有的在商铺上,有的是南入户,有的则是北入户,不仅技术方案需要“一梯一策”,很多技术难题,对于专家来说,也是第一次碰到。很多个方案都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可行性,技术难度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施工难度的增加。

比如,当工程推进至沿街商铺单元时,技术团队在图纸前陷入沉思。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毗邻沿街商铺的单元,牵扯到国有资产变动重测、商铺商户腾移空间配合、电力管线重大专项施工等多重环节。为此,江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俞林昌要求技术团队到现场进行测量放样,结合房屋安全结构现状,按照“一梯一策”深化设计方案,再开展加梯施工。

最终,在加梯各成员单位的共同配合努力下,成功化解了加梯过程中很多看似“不可能”的难题。比如,小区涉商加梯项目的成功加装,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他们不仅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梯”升了幸福指数,也为社区其他复杂类型加梯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微信图片_2025-06-12_151130_667.png

与商铺相连单元的加装电梯项目


【加梯工作的启示】

长江小区和长江西苑的加梯全覆盖实践,是市住保房管部门落实落细加梯民生实事的生动样本。从意见统一的“滨江加速度”到复杂施工的“技术破冰点”,159台电梯的落成,不仅刷新了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的实施效率,也构建了基层治理的协同范式。

滨江加梯“加速度”的背后,也是将民生需求转化为治理效能、将技术攻坚升华为制度创新的实践,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治理领域的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