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源公寓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余杭区典型的老旧小区。2022年恰逢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在市区两级住保房管部门的指导下,余杭街道针对小区老年人居多的情况,积极探索解决加梯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居民意见难统一、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形成了“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志愿服务”的创新做法,成功实现了8幢22个单元的加梯全覆盖,惠及小区居民264户。
金源公寓居民章奶奶使用加装电梯
数字化破冰意愿统一难题
“万事开头难,我们决定先把群众最担心的问题,用最看得懂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加梯工作!”回忆起金源公寓的加梯经历,余杭街道社区与农村治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网格指导员戴勇感慨道,最初开展加梯的情境依然历历在目。
加梯项目启动初期,街道和社区创新采用“实景可视化”的形式,在“旧改”效果图中嵌入加装电梯三维模型,通过在小区里设点摆摊、答疑解惑的形式,面对面征求广大居民的意见。几天下来,工作人员从现场交流中明显感受到,绝大多数居民对数字模拟加梯后的实景效果很满意。这样不仅消解了居民心中的担忧,还强化了大家强烈的加梯意愿,更为后续开展加梯工作注入了“强心剂”。
党建引领化解“楼层博弈”
除了数字化“破冰”之外,针对高低层住户意见分歧、资金分摊争议等“硬骨头”,街道和社区构建起了立体化协商体系,将加梯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点任务,组织成立了加梯工作专班,不仅如此,街道还牵头成立了由小区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物业负责人、有专业技术的热心业主等人组成的“加梯帮帮团”,深入楼栋开展政策宣传、民意调查和矛盾调解。
作为金源公寓的党支部书记,胡胜年第一时间发动党员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率先示范,带头支持加梯,并积极动员亲属邻居参与,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响应”的良好氛围。针对不同楼层居民的利益诉求,党支部组织党员骨干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分析利弊,消除低层住户顾虑。
另外,还依托小区党群服务驿站搭建“加梯议事厅”,定期组织居民代表、党员骨干、业委会成员召开协商会议,就加梯方案、资金分摊、施工管理等问题进行充分讨论,逐步达成了共识。
金源公寓小区加装电梯实景
共情设计消弭高低层分歧
作为当时积极推进加梯工作的业委会主任,劳创人回忆说:“前期党组织预热工作到位,给我们后面的全体投票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业委会组织的志愿者入户走访调查发现,最大的意见分歧就是低层住户的顾虑。
劳主任说:“我们主动为一、二楼的居民着想,比如,在加梯设计方案里原先只在二楼半以上有连廊,为了不出资的低层住户也能使用电梯,我们增加了一楼半的连廊,这样低层居民不仅能够方便使用电梯,也有了开阔明亮的连廊空间,这样的做法得到了很多低层居民认可。”此外,关于电梯的外观颜色,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及时听取了居民的意见,最终确定下来的整体效果非常美观,也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样板工程跑出民生“加速度”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在推进金源公寓加梯过程中,还积极发挥了样板梯的带动作用。为了让居民对加装电梯有更直观的认知,他们率先装好了三台样板梯,并举行了交梯仪式。这样一来,有顾虑的居民经过亲自试乘新电梯,原有的观念得以转变。比如,8幢的俞师傅原本不支持加梯,但自从感受过了样板电梯的方便后,不仅同意自己单元加梯,还作为志愿者为加梯工作做起了宣传。
历时一年多,金源公寓完成了加装电梯全覆盖。加梯交付使用后,电梯加装“帮帮团”志愿服务队还积极协助电梯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引导居民文明乘梯、爱护电梯,共同维护加梯成果,为加梯工作提供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志愿服务,助力加梯后的使用管理更为有序。
金源公寓样板电梯落成后举行交钥匙仪式
加梯工作的启示
当银发老人轻触“幸福按钮”时,电梯升降之间体现的是基层治理的温度,丈量的是初心使命的高度。金源公寓这22台电梯托举起的,是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的鲜活样本。他启示我们:要坚持民心所向,做好民生工程,落实落细加梯这项民生实事。
从三维建模的可视化展示到党群服务驿站的议事厅协商,从党员先锋的示范引领到共情设计的精准施策,无不彰显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智慧。这种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情感共鸣为纽带、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的治理模式,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治理场域的生动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