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更美好、舒适的人居环境,努力实现市民从“有的住”到“住得美”。杭州住保房管局通过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物业管理等一系列民生工程,让杭州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10月19日,“民意直通•市民体验”专题活动开设物业管理和加装电梯体验专线,特别邀请了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代表、热心市民等组成的“民意体验团”进行实地体验和交流。
从“疑难病例”到“金字招牌”
金都华庭小区物业管理的翻身
郁郁葱葱的绿化、整洁的路面、漂亮的喷泉……“民意体验团”走进金都华庭小区率先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画面。金都华庭小区属下城区文晖街道京都苑社区,建于2002年,住户406户,小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6%,是一个生态庭院式的小区。
而过去的金都华庭却是另一幅“面貌”,自2011年8月第三届业委会上任后,小区就矛盾不断、问题频出,一年不到就被排为“头号的难弄”小区。当时《杭州日报》更是用四个版面报道“一个下不了台的业委会”,小区高层电梯检修、外墙面空鼓脱落隐患、配套设施日常维护一度搁浅,甚至小区房价都受影响。短短几年中,原第三届业委会还将社区、街道、区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多次告上法庭,诉讼达9起。
2016年,京都苑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小区治理中党建核心引领作用的发挥,成功选举出小区第四届业委会。新一届业委会成立后,社区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党建+物业、业委会”组织建设上。短短两年,金都华庭小区从运转混乱的“疑难病例”,发展成为业委会党建品牌的“金字招牌”,成为了坚持党建引领的有效实践——小区停用多年的电梯再获新生,小区中心广场修缮一新,乱停的车辆归位了,凌乱的绿化整洁了,原本维护不当的公共健身房也重新开门……
与此同时,体验团还在小区单元楼回廊里看到了“不一样”的二维码,今年,金都华庭小区还加入了杭州正在试点的小区物业经营性收支公示,居民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查看小区收支情况。
金都华庭小区业委会党建工作的成效,也是杭州物业党建工作的缩影,“党建引领、社区指导、业委管理、物业服务”越来越成为杭州小区管理的方向。
从上楼难到便利出行
加装电梯提升市民幸福感
“民意体验团”前往的大唐苑小区是杭州市首个安置房小区整体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小区,2018年4月通过联合审查,于2018年7月开始施工,以滚动施工模式推进加梯工作,截至2019年9月底,64个单元全部加装电梯,成为目前杭州整小区推进、完工数量最多的项目。
在推进过程中,该项目摸索总结出一套独有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作用,通过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口径、统一申报、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协调、统一维保的“九个统一”工作模式,成为我市整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的典型样板。
不到半分钟,体验团就乘坐加装电梯来到了最高层六楼,“没想到电梯里面还有扶手和一键报警装置,为老人考虑得很周到。”从电梯里出来后,市民王文栋的感觉是“很快,很平稳,也基本听不到什么噪音。”
与此同时,后续维保方面,大唐苑小区还率先在全市引入电梯智能管理系统,包括“人脸识别系统”、“电梯账单智能缴费系统”等功能,助力破解后续管理难题。
随后,体验团还走访了浙大华家池校区,华家池校区34幢是杭州最早开展电梯加装的项目,住户基本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经过34幢居民齐心协力,华家池社区组建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和事佬”等组成的专业调解小组和第三方服务企业积极协调居民意见,最终达成民意统一,圆了老教授们的“加梯梦”。在34幢加梯项目的带动下,60幢、61幢、56幢、25幢陆续启动,在通过业主自行协商后,统一委托第三方服务企业进行“一站式”服务。华家池校区加梯项目是街道社区搭建平台、业主自行协商,以民主促民生的典型,为全市的加梯工作树立了样板。
截至9月底,杭州市累计共有1183处项目通过联合联审,其中,完工600台加装电梯,6000余户居民享受到了加装电梯带来的便捷。下一步,杭州将开展加装电梯普查工作,摸清全市多层住宅“无电梯配套”、“有条件加装”和“有意愿加装”单元底数,为规模推进打好基础,并强化加装电梯后续管理,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切实的利益,提升市民幸福感。
据悉,体验活动结束后,市民代表们通过调查问卷,对物业管理和加装电梯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进一步助力住保房管工作的有序推进。